西方從60年代開始進行污水的處理,我國的污水行業從80年代才開始發展,就啟動時間而言與西方相差了20多年。而西方有著上百年的機械制造經驗,在污水處理裝備上國內與西方的差距遠不止20年。80年代,中國的經委、紀委和機電部等部門曾嘗試利用北京高碑店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機會,推動“環保設備產業開發一條龍”,北京高碑店污水處理廠進口什么設備,國內就開發什么設備。但zui終因為污水廠的建設與產品使用銜接的時間跨度而未能成功。另外,技術工藝在不斷的變化中,而很多設備是半非標設備,一種型號的設備并不能適合所有的污水廠。國家在80年代這個時期,已經開始重視環保事業,但采用的計劃經濟模式導致zui終效果不是很好。90年代,國家使用的外國貸款推動了污水處理設備的發展。外國貸款的金額雖然不大,但推動了國內資金向環保行業的投入。同時引入了技術、觀念和大量設備,雖然大量國外設備的引入對國產水處理設備造成了一定的負面沖擊,但從另一方面講這種沖擊也是好事,其刺激了國內環保企業自身的提高。90年代,國內的部分國營企業和一批民營企業開發出了一大批污水處理設備。
而今,國內設備處在一個“整體可用,少量產品達到水平,還需*”的狀況。整體而言,國產設備的總體發展不平衡,少量的具有水平。隔柵、吸砂機、螺旋輸料機等國產設備就已經達到了的水平,相比國外產品價格要便宜很多。而大量的設備只是處于一個可用的程度,此外還有很多產品國內并沒有,處于空白階段,如現在有幾個污水處理廠正在使用的芬蘭開發的磁懸浮離心鼓風機,其機械穩定性好,電耗少,但其在國內并沒有生產。另外像北京百氏源有限公司開發的鏈條刮泥機、疊梁閘、沼氣發電裝備、除臭裝置等在國內來說目前都是空白。而推動這些空白產品的發展并不是很容易,因為一方面需要技術的投入,另一方面需要資金的投入,而且這種資金的投入不可能短時間內有回報。北京排水集團作為使用這些技術設備的用戶,更能深刻地體會到哪些設備只能進口,國內的只能湊合著使用。另一方面北京排水集團在整個污水行業里與很多設備使用者都有溝通與交流,更能體會到哪些是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哪些是急需解決的問題。這些內容有許多設備提供者不能知道得很清晰。很多設備剛買來都能使用,但用過幾年后就能體現出差別了:有些仍然可以使用,有些已經壞掉了。這些經驗只能在實際的使用實踐中摸索出來?,F在的很多環保設備廠家看重的是定單,而定單絕大部分使用的是國內產品,比如一個污水廠新建的時候,需要刮泥機、吸泥機、脫水機等,但不只是需要這些重要的大設備,還需要很多零件。就像人一樣,不只需要有健康的心臟、肺、肝等重要器官,還有手、腳、胳膊等。哪怕一個指甲出了問題,身體也不舒服。因此,生產具有前瞻性的產品是每個有眼光的環保企業家應該瞄準的方向。
推薦新聞
Recommendation